符伟国
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1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。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,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。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、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大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理事、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亚洲血管学会会员、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学会会员。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、中华外科杂志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、外科理论与实践、内镜杂志、中国放射学杂志、中国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等编委。
针对中国人“主动脉夹层”发病率高于西方,病情凶险,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,死亡率、并发症率高的特点,1998年开始,在全国率先开展“腔内微创治疗”,将手术死亡率从15-45%降至1.3%,截瘫率由25%降至0.8%,显著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创建了国内“腔内血管外科中心”,将该项新技术推广至全国37座城市的81所三级甲等医院,积极推动了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。完成全球最大样本(2751例)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,全国最大样本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(1746例)。在腔内微创取得创新性成果:2008年,全球首次使用“封堵器”治疗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,代替原先采用的腔内联合开放手术的杂交方法,达到了完全微创的效果,成果发表于“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学会”官方杂志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。2009年,全球首次系统论述 “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”,论著在国际顶尖杂志Circulation发表(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,长期以来在全球心血管病学、血液病学以及外周血管病学杂志中均排名第一,IF14.595),是我国血管外科界在Circulation上首次发表的由国内学者独立完成的临床研究类论著,获得杂志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,称之为“对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一种重要并发症的及时报道”,对于提高全球学术界对其的认识,指导临床工作具有积极意义。2010年,全球首次提出(经查新) “支架源性破口”的新概念,论著被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录用(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官方杂志,全球血管外科领域排名第一,IF 3.77)。
作为通讯或者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SCI收录23篇,单篇IF最高14.595。主编专著2篇,主译1篇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: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、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、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五届银蛇奖和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等嘉奖。带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团队,作为唯一欧洲以外的血管外科中心,受邀参加了欧洲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。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,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,卫生部临床重点课题2项,教育部博士点课题1项,以及其它各级课题。先后获得: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,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,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人才培养基金。2011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。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项。2012年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